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画一课 >> 正文

《缝军衣》焦心河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8日 15:51  来源:莲开有声     点击数:


《缝军衣

焦心河

套色木刻 1938年

尺寸 25.4cm×21.6cm

焦心河(1917-1948),原名思贺,字德庆,又名星河、新贺、星鹤。河南泌阳县人。1933年焦心河考入开封东岳艺术专科学校。1935年参加革命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潜心研究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绘画艺术,开始木刻创作。1938年,焦心河从鲁艺毕业,留校在木刻研究班工作。1940年7月,焦心河调鲁艺美术工场工作。1940年12月,西北工作委员会、陕北公学文艺工作队和鲁艺,联合组成蒙古文化考察团,由王铎、焦心河负责,赴绥德和绥德以北考察。1942年,全国木刻展览会在重庆展出,解放区木刻引起国内外人士的注意。徐悲鸿先生对延安木刻和共产党艺术家备加推崇。他在重庆《新民报》上撰写的评论《全国木刻展》中,肯定“焦心河之《蒙古青年》章法甚好”。这篇文章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在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后来,焦心河、古元等木刻艺术家将自拓木刻作品,标写中英文字,由美军驻延安观察小组带去美国,让美国人民了解中国,了解边区人民的抗战斗争和延安的木刻艺术。1942年2月,焦心河参加由9人组成的鲁艺河防将士慰问团,前往绥德、米脂、葭县(今佳县)一带慰问保卫河防、保卫边区的英勇将士,行期半年之久。1943年,焦心河深入延安三五九旅的大生产基地体验生活,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他所写的小说《赔礼》以及他和作家冯牧合写的报告文学《山林生活》等作品刊于当时的《解放日报》上。1944年冬,焦心河奉调到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由延安出发向中原进军。日本投降后,河南军区部队同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的三五九旅组成中原野战军,焦心河做随军记者。1946年6月26日,中原野战军突围,焦心河所在的第一纵队担任后卫。突围部队穿过平汉线向鄂西北进发,焦心河一直随军活动,后掉队。1948年不幸在湖北随县牺牲。焦心河的主要作品有《缝军衣》 《拥军》 《商定农户计划》 《守卫》 等。在1981年出版的《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中,总结鲁艺成就时认为:焦心河是鲁艺培养的优秀青年木刻家之一。

延安时期的焦心河(左)与古元(右)在创作木刻

《缝军衣》是焦心河在鲁艺时期创作的套色木刻版画。这幅作品创作构思巧妙,刀法娴熟,受德国女版画家克勒惠支的影响,作品中常常运用奔放粗豪的表现手法。在《缝军衣》的画面里呈现了两位善良勤劳贤惠的劳动女性在缝制衣物的生活场景,墙壁上挂满了缝制好的鞋和衣物,在歌颂女性的勤劳智慧的同时,也是对抗战时期“军民一家”情景的再现。

《缝军衣》主要运用了红黄蓝三原色,画面色调明快。雕刻方法主要运用了线刻法,线条刻画疏密有致。室内背景墙上开了一扇明窗,可以透过窗子看到外面的景色,外面的树虽处在萧瑟寒风中却依旧挺拔,等待春天的到来。墙面上除了衣物外,采用大面积压黑突出了主体人物的轮廓形象。画面中衣物的排列及画面中线条的韵律变化,使得客观对象和主观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本幅作品是焦心河对生活的真诚感受, 是经过不断探索和反复推敲的艺术结晶。他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 ,是因为他的画面中有生活 ,他的每一幅创作总是把内容的表达放在首位,一切技法技巧都服从于主题的需要,贴近现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刻画注重对于场景性画面再现,故画面中人物的面部刻画削弱,着重刻画抗战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场景从而体现整体大时代背景下劳动人民不懈劳动的生活热情和革命精神,这一系列的版画在这一时期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缝军衣》局部


《缝军衣》局部

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分界,延安的美术创作活动大体上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延安前期的美术活动由于和群众运动结合,迅速发展起来。文艺座谈会以后,进一步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美术活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向文艺工作者明确地指示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生活和火热斗争,指出人民的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延安的美术工作者在文艺座谈会以后热情地深入到农村或工厂中去,有的到了部队。1943年起,全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文艺工作者也参加了各种生产,加强了劳动观念,更明确地树立起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

深入生活参加劳动的结果,使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获得了新的发展。以木刻为例,文艺座谈会以前,木刻家们虽然对革命艺术满腔热情,但生活上、思想感情上却是和工农大众有距离的。在艺术技巧上也多是仅仅接受了西方革命艺术的影响,对于自己民族艺术的特点了解很少。文艺座谈会以后,通过深入群众生活和斗争,认真向群众学习,才普遍认识到应该具有民族的风格,并在创作实践中进行了各种尝试与探讨。焦心河是在延安最早借用民间传统年画的造型和线条进行木刻创作的鲁艺木刻家,他来自河南泌阳县,后在开封就读于东岳艺术专科学校。河南滑县等地的民间年画与开封朱仙镇民间年画,对他早有影响。《缝军衣》正是焦心河早期创作的吸收民间年画和木刻插图传统风格的作品,被认为是民族化的新形式而受到广泛好评。

焦心河版画作品《太行山上的游击队》 1938年


焦心河版画作品《送郎上前线》 1938年

抗战时期,一大批艺术家怀着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将艺术创作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他们以刻刀为武器,积极投身到美术抗战的洪流中,创作了一大批关注民族苦难和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作品。艺术家们利用木刻版画材料易寻、制作简便、复数印刷的优势,或将木刻作品发表在各类抗日刊物上,或在各地举办流动展,使这些作品在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都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宣传救亡的积极作用。

以焦心河等为代表的解放区艺术家,描绘了敌后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当时的解放区军民积极备战、开展劳动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生动场景,作品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极富现实主义的感染力。今天,重读抗战时期的版画作品,我们仍然会被画中承载的深沉的爱国情怀所打动。版画蕴藏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感人的道德力量,同时也饱含着强烈的创新精神,应该能够给予今天的艺术家以深刻的启迪,激发他们突破一己之私和因袭之病,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创作主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高迈的襟怀、充沛的情感以及卓越的艺术实践推动中国文艺的繁荣与复兴。2019级油画系硕士李佳霖,指导教师沈宝莲。

焦心河版画作品《丈夫在前线杀敌 妻子在后方生产》 1938年


焦心河版画作品《商定农户计划》 1938年


焦心河版画作品《拥军》 1942年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