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画一课 >> 正文

《说理》 石鲁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0日 11:06  来源:莲开有声     点击数:

undefined

《说理

石鲁

年画 1949年

尺寸 17cm×13cm

石鲁(1919_1982)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县人。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石鲁一生起伏跌宕,在与艺术相伴之中,开拓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在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长安画派的主将,他的绘画成就和艺术理论对现代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具创新意识的艺术家之一。石鲁认为“人的姓名是其人格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还是灵魂的一部分”。他将自己最敬仰的两位“革命者”——石涛和鲁迅结合在一起,更名为石鲁。石鲁一生创作出了以《转战陕北》《延河饮马》《东方欲晓》为代表的大量的精品力作,著有《石鲁学画录》等。

石鲁先生

《说理》创作于1949年,是一幅现实主义风格的木刻版画作品,作品记录了土改中农民清算地主剥削帐的斗争会上一个场景,表现出石鲁本人对革命的极大热情。画面按照人物的身份,将地主与农民左右分开,中心集中在一位农民与地主身上,只将其余人物头部进行了简单塑造,详略得当。画面运用大范围的黑色用以烘托和突出中心人物,在黑白对比之中体现出了版画特有的黑白语言和效果。农民代表理直气壮地将双手伸在地主面前,掰着手指有理有据地在清算地主剥削农民的财产。身边的地主低着头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显得十分的理亏,往日的威风和霸道全然不见了。画面线条坚硬流畅,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无论是人物的面貌衣着、还是表情动作都极具代表、真实可信。可以明确地感受到作者深入到生活之中,通过对日常的观察与体会提炼出了如此具有表现力的形象。同时在其中可以发现石鲁对西方技艺的吸收与创造,造型虚实结合、立体活泼。画面通过对具体情节的生动描述和对典型人物的性格刻画,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性,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土改的认识与看法,增加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在《说理》中,他艺术地将政治提升到了人性的高度:当时有一些农民中的二流子、流氓,在清算地主剥削的大会上,起哄胡闹,竟发生了将地主当场用砖头活活砸死的事件。石鲁以对革命事业负责的态度,不仅写文章对此表示制止,还创作了这幅版画,主张革命要“说理”,与后来的中共中央的土改政策不谋而合。但是石鲁因此也遭遇了一次人生危机,幸亏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的表态,他才躲过一劫。

《说理》局部


《说理》局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鲁迅倡导下开始的新木刻运动在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木刻版画因原料低廉并具有可复制性,成为了这个特殊的岁月里主要的艺术形式。新木刻在创作上学习西方版画制作技术,同时借鉴和发扬中国古代木版画和民间木版年画的优秀传统,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回应着那个时代的革命斗争和艺术需求,产生了大量的艺术精品。《说理》是新木刻运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力作。

《说理》以土改运动为创作的历史背景。纵观中国历史,封建土地制度的极端不合理是导致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土地改革以前,一般的情况是: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总共只占有20-30%的土地。地主把绝大部分土地出租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收取苛重的地租,使农民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从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为标志,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地推翻了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广大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的劳动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事变。

土改运动


《变工队》草图 1949年

作为上世纪极具建树的一位艺术家,石鲁将艺术与革命深深地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展现了艺术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也浓缩着他内心不可忽视的革命性力量。作为艺术家,他在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刻画中,使得读者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时代氛围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同时也表现出了石鲁本人作为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用艺术服务社会、引导风尚的责任担当。2019级史论系硕士生孙莹,任课教师沈宝莲。

《反击胡匪返乡团》组画之一 1945年


《群英会》 1946年


《胡匪劫后》 1948年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