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画一课 >> 正文

一画一课 第二六四期 发时代之先声 存历史之正气——致敬延安鲁艺美术家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3日 10:00  来源:莲开有声     点击数:

引言

1938年4月10日,一所以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命名的艺术学院在延安诞生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的艺术院校。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延安鲁艺美术系的师生遵循着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的方向,致力于探索大众化、民族化的艺术新范式。从第一八一期开始,“一画一课”特别推出“延安鲁艺美术家”专辑,介绍前辈艺术家在延安时期和革命战争年代创作的打动人心的不朽之作。让我们透过这一张张散发着历史温度的作品,重温红色美术的源头,感悟一代革命艺术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使命担当,彰显历久弥新的延安精神和延安文艺的永恒魅力。

豆豆选好人

肖肃

黑白木刻 1945年

尺寸不详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肖 肃 (1919—)云南凤庆人,原名赵克仁。擅长连环画、版画、油画。1935年,考入云南省立昆华师范学校,结识进步青年,阅读大量进步书刊。1937年3月加入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救国会,开始用木刻宣传抗战,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抗日的旗帜高高飘扬》和《同胞们快起来抗日救亡》等作品,并为刊物《前哨》创刊号作封面木刻。1938年,到达汉口八路军办事处,经董必武等人介绍,加入八路军,随后前往西安。1938年4月到达延安,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后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38年7月入党。年底,从鲁艺毕业后由沙汀带队,跟随贺龙赴一二〇师三五八旅实习。1942年至1946年出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作委员,与石鲁、张明坦等进行新洋片的试验和改造工作。这一时期完成木刻作品《人民代表》《投豆豆选好人》和《人民有权向政府批评建议——农村会议》等。1946年任延安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研究员。1947年在晋冀鲁豫边区文联任研究员,参加水彩画新洋片《土地还家》(约三十五幅)的集体创作。1948年10月,担任冀南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工作委员会委员。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版画组组长、北京美术公司艺术顾问、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员,后调任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当选云南省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副主席。版画《小鬼小课》被编入《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另创作有年画《努力学习提高文化》、油画《民工支前》等。

肖肃先生

肖肃先生创作于1945年的《投豆豆选好人》是反映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优秀作品。画面中一个阳光灿烂的农村院落中,一场重要的活动正在进行,聚集在这个小院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在见证者一个重要的时刻:选好人。从画面中来看,村里民主选举的气氛俨然十分的热闹。只见一位梳妆讲究、衣着整洁的妇女正在弯腰准备把手中象征着神圣权力的选票——豆子放进她所中意的候选人身后的碗里。在她的身旁,并排坐着4位男性候选人,均背对着她。从画家给我们所呈现的视觉形象来看,此刻正在投票的妇女动作轻快,神情专注,她的内心也一定充满了喜悦和兴奋,因为她是新政权下翻身做主人的新型妇女,获得了与男子同样平等的投票权力。而画家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位正在行使自己权力的妇女作为刻画和表现的主体人物,其深刻的寓意不表自明。

这幅作品的刻法多采用阳线,黑白明暗对比强烈,线条简劲有力,人物精神抖擞。近景与远景用力恰当,故而繁简得当、主次分明、空间感强。近景所刻画的细枝末节生动入微,如碗里的豆豆、投票人衣服的褶皱、候选人衣领上的羊毛等。远景的刻画则简单概括,如人物的轮廓和动作、窑洞的墙面和茅草等。在对前景人物的刻画中,除了投票妇女外,四位席地而坐、背对着观者的候选人表现的也很生动,不仅人物形态不同,而且心理活动各异:有轻松地互相拉话话的,也有紧张地默默直视前方的。

整幅作品人物造型简劲有力,构图充实,繁而不乱、多而不杂。可以说整个画面传达给我们一种明快、轻松、和谐、庄严之感。

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李鼎铭先生

肖肃先生在《抗战把我引入艺术殿堂》一文中曾说:“我亲身参与了边区民主选举代表,看到朴实的人民群众,虽然文化水平低,却能把自己熟悉满意的代表选出来,这种独特的投豆豆选好人的选举方式,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我在工作间隙及时抓取了许多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动态和农村环境。在获得这些生活感受的同时,我对边区人民的民主生活也有了比较深的体会和理解。结束这一段生活回到文协后,我所熟悉的干部、群众,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促使我用艺术形象去反映他们。于是我据在乡下的速写素材,很快刻成了这两幅黑白木刻,并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其中的《投豆豆选好人》。这两幅作品后来均被收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画家所说的另一件作品就是同样创作于1945年的《人民有权向政府批评建议——农村会议》,这幅作品曾在1949年参加了第一次文代会时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并收入《新中国版画选》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前后经历了1937年、1941年和1945年三次全面的民主选举。选举中,党提出了“民主政治,选举第一”的口号,从边区到乡镇政权,实行普遍、直接、公平、无记名的选举制度。在陕甘宁边区实行普遍选举的情况下,面对经济文化落后,文盲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现实,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民众识字的很少,实行选举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果请人代写票,容易以写票人的意见代替了选举人的意见;如果派人监写,又容易违背“秘密”的原则。因此,在有的地方为了克服投票困难的问题,就创造了投豆的办法,每人给一豆,各个候选人占一个碗,由选举人向碗里投豆,这个方法很简便又很实用,堪称群众在选举实践中的一个伟大创造。

陕甘宁边区的“豆豆诗”:

金豆豆,

银豆豆,

豆豆不能随便投。

选好人,

办好事,

投在好人碗里头。

陝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

谢觉斋在《民主政治的实际》一文中写到:“为什么全国进步人士如潮水般奔向边区?因为边区有民主。全世界进步人士为什么称赞边区,说到中国不到延安,等于没有到中国?因为边区有民主。抗战以来,边区的文化经济、军事各方面的进步和动员,为什么为全国所不及?因为边区有民主。”

在延安木刻中,描绘选举政策和民主政治的作品尤为丰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含义:农民参政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政权建设的根本前提,动员农民参与选举和议论村政、参与民主监督等对农村政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延安木刻中的政治选举的图象表达,实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民族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既是民主选举的典型印象,亦是宝贵的历史记忆。

2019级设计系硕士生张童,任课教师沈宝莲。

陝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

陝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