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画一课 >> 正文

一画一课 第二六二期 发时代之先声 存历史之正气——致敬延安鲁艺美术家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9日 11:49  来源:莲开有声     点击数:

引言

1938年4月10日,一所以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命名的艺术学院在延安诞生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的艺术院校。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延安鲁艺美术系的师生遵循着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的方向,致力于探索大众化、民族化的艺术新范式。他们集艺术家与革命者于一身,沿着毛泽东文艺座谈会指引的方向,在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的历练中,以木刻为武器,用手中的刀和笔刻画了一幅幅充满艺术性、生活性和战斗性的红色经典,书写了民族奋斗的新篇章,开创了革命文艺的新时代,锻造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和鲁艺品格。

《延安风景》

苏晖

黑白木刻 1945年

尺寸:14.3×20.6cm

苏晖(1917—)河北藁城人,原名苏奇华。1937年底考入山西临汾抗日民族革命大学,1938年分配在青年抗敌决死三纵队。1940年从抗日军政大学第六期毕业,后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晋东南分院美术系及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为第五期学员。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开始木刻和雕塑创作。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街头画报》《延安风景》等。1946年起曾任东北文工二团美术股股长、前线剧团团长,东北画报社美术记者,并开始创作连环画、宣传画、年画及漫画,作品多发表在《东北画报》《东北文艺》等刊物上。1948年后曾参加哈尔滨烈士纪念馆《无名英雄》全身像的雕塑工作,并创作抗日英雄杨靖宇胸像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研究室创作员,1956年设计了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195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训练班(学制两年)。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有招贴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光荣的岗位》《保卫祖国的边疆》,年画《消灭侵略者》,雕塑《保卫和平》《建设祖国的铁路网》《左权将军》《天天向上》(北京市少年宫群像)及《翱翔的天鹅》等三百多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主任、雕塑系顾问,全国城市雕塑规划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特邀理事、鲁艺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苏晖先生

创作于1945年的《延安风景》是苏晖先生在鲁艺学习期间创作的,是一幅表现抗战时期延安生活场景的木刻作品。

这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刻制的风景画。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画面构图饱满、内容丰富。房屋、树木、建筑、小河、农人、牲畜、天空、白云,惯常我们在风景画中所能够看到的内容,在这幅尺寸不大的木刻中应有尽有,而且刻画的栩栩如生,给观者绘制了一个不一样的延安。画面中的一颗杨树挺拔健壮,枝繁叶茂、高高地挺立在画面中间。以杨树为中心,在它的四周,随处可见茂盛的草木,还有曲曲弯弯的小河流水,不由得使人想象:这一定是当年延安最美的季节,也是画家眼中最美的延安。

画面中最显眼、最具辨识度的便是延安鲁艺的校址——位于延安城东的桥儿沟天主教堂,它处于画面左后方三分之一侧。高高的教堂建筑之顶直入云霄,巍峨壮丽,在整个画面中十分凸出,也回应着《延安风景》这一主题。当然使桥儿沟天主教堂真正闻名于世的不是教堂本身,而是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转折意义。在这里,曾经召开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第一次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这里也是苏晖先生的母校——享誉全中国的鲁迅艺术学院。延安鲁艺的学习生活无疑是他艺术生涯和革命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放在画面的重要部位可以显而易见苏晖先生的用意。这幅作品的创作也一定饱含着画家对鲁艺学习生活的怀念之情。

作品画面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画面简繁有秩,黑白相得益彰,体现了画家对生活场景的观察入微和表达画面的概括能力。画家使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近景、中景、远景的巧妙营造,通过树木、房屋、人畜的形象勾勒,通过蓝天、白云、流水的精心刻画,绘制和展现了一幅出当时延安的风景图,展示着延安当时的风土特征和生活场景。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1.由卫生队训练班毕业,被分派到一连担任卫生员“到连上怎样做呢?”他在路上想。

著名画家王琦先生曾说:“国统区的木刻主要是暴露旧社会的阴暗面,表现形式有浓重的外国风,解放区的木刻内容主要是歌颂生活的新气象、歌颂光明,表现方法有浓重的中国风。”常言道,以画抒情,以画写意,王琦先生的观点在苏晖的这幅风景画中亦有体现,在这幅《延安风景》中所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有着新生活新气象的延安,一个美好而光明的延安,一个令人向往的延安。

从1935年-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是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之所以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时间最长,在这里先后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历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我们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蓬勃发展的十三年,也是延安精神培育形成、发扬光大的十三年。

毛主席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由民族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两次重大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进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在陕甘宁边区的局部执政全面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累了执政为民的基本经验,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2.行军不管多么累,从住下他就跑到各班看看有无病号,或谁脚打了泡。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3.第一次开始战场救护,是黄家山战斗,当时有五六个同志带了花。战斗非常激烈,有同志劝他暂不要去。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4.“这是自己的责任,能看着同志受苦吗?”他不管一切危险,冒着炮火爬向伤员身边。

 

王琦先生在《艺术与生活的合流——延安生活艺术展览》一文中揭示了这样的真理:“艺术家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便会受到这环境的影响,他耳所闻,目所视,身所体验,便无一不与这周围的环境有关,因之他创造出来的作品,在内容上也无一不为实际生活环境所渗透。如果说生活在某种样式生活中的艺术工作者,创造出来的作品,而是与这种生活样式漠不相关或竟至于背道而驰的话,那么这样的艺术家,也就等于没有灵魂,或是失了知觉……”

通过诸如苏晖的《延安风景》这样的延安鲁艺美术家的木刻作品,我们了解了当年延安的实际生活情形,因为他们的作品绝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奉命制作,他们的艺术和他们的生活是合乎节拍的,因为他们已经在生活中呼吸到了光明和温暖,他们雀跃着要把这种光明和温暖记录下来,存留起来。

2019级影视动画系硕士生王一丹,任课教师沈宝莲。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5.一个个包扎,突然发现绷带用完了。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6.解开自己的绑腿,给伤员包扎。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7.战斗一天了,他没有吃到一口饭。指导员跑来对他说:“伤员你暂时好好看管,队伍还要继续追击敌人。”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8.“请放心吧!”回答了指导员,就开始给这20几个负伤同志换药。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9.晚上都安静地睡下。伤重的同志痛得不能入睡,就给打止痛针。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10.有的饿了要吃东西,他就亲自做饭、喂饭。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11.太疲倦了!就打打脑袋,到处看看同志们。他一夜都未睡。

苏晖 连环画《一个卫生员的故事》12.他十六岁参军,现在三年了,每次战斗都参加。不管地堡、铁丝网,哪里有伤员他就爬向哪里。曾几次记功荣获特等奖章,上面写着:“人民功臣。”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