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中国》创作于1935年,正值全民族抗日救亡热潮席卷全国之时。作者李桦(1907—1994)擅长版画、美术史论、美术教育。1927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0年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愤而回国。1934年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是响应鲁迅号召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随军流转于湘、赣一带,举办抗战木刻展推动木刻运动,曾发起和组织“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历次战役中,作战地素描近千幅。鲁迅先生曾评价道:“李桦成绩最好,足够与日本现代有名的木刻家争先。”足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作为版画家的李桦用刻刀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以自己刻画出的生动有力的艺术形象,去呼唤同胞们的觉醒与抗争。《怒吼吧,中国》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一个被紧紧捆绑、双眼被蒙住的中国人,他已经猛醒,正挣脱帝国主义与一切反动势力强捆在身上的绳索怒吼而起,要拿起武器为民族前途进行战斗。从这件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结实明快的画风和苦心经营的处理,也可以看出他在木刻民族化上的努力。作品以入木三分的遒劲刀法和线条刻画了一个奋力反抗的中国人的形象,极其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以及令人过目不忘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30年代新兴木刻的力作之一。这件尺幅很小但力量强大的木刻版画已经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符号。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只有我们自己真正强大起来,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上才能有话语权。我们要紧跟习近平的步伐,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艺术软实力,创作更多鼓舞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艺术产品。
2017级版画系硕士刘迎春,任课老师沈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