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校园 >> 正文

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荣获多项表彰

作者:徐弘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7日 17:59  来源:学工部     点击数:

近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对陕西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进行表彰,我院史论系陈安娜同学撰写的《心灵当在“别处”安栖》和油画系刘芝妤同学撰写的《走出来》分别获得第五届“阳光护航”心理育人宣传季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相遇 爱同行——心理健康教育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对“陕西教育系统疫情心理援助平台”志愿者进行表彰的通报中,我院韩晓剑、侯琪、王丽彬、徐弘、成哲、王睿青、韩璐等7名老师上岗服务,面向全省师生和人民群众开展疫情相关的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支持辅导工作,为我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心理保障工作,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在首届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赛中,我院荣获优秀组织奖,设计艺术学院辅导员韩璐荣获一等奖。

学院自2009年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来,组织建设上,学院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了由主管院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负责研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领导全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建设上,学院制定了《西安美术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于2018年加入陕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并成为艺术实践专委会的主阵地,结合专业特色,探索艺术疗愈育人模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队伍建设上,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了一支稳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同时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及学生骨干队伍培养。

此次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的表彰及省内同行的肯定,既是对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鼓励,又是对心理育人工作取得新成绩的鞭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继续探索艺术心理育人模式,形成心理健康工作全员参与的环境育人效果。

  

陕西大学生“心相遇爱同行——心理健康教育伴我成长”主题征文

心灵当在“别处”安栖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陈安娜

我记得夏目漱石说过“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愈是难居,愈想迁移到安然的地方。当觉悟到无论走到何处都是同样难居时,便产生诗,产生画。”活到20岁,即及“加冠之年”的我,囿于人生经历有限,虽然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但也会在心里悄悄附和,“可不是吗?”追求在,矛盾便无处不在,矛盾在,人便希求安然之地。然而,当被矛盾所制造的困顿逼得退无可退时,哪怕是诗酒田园,安然之地也变得难以寻觅。而最终,诗语,画语的生成也无非是心语的外化。就像我们小的时候被考烂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安然不在于“形远”,而在于“心逸”,心灵当在“别处”安栖。

以上的道理如果只有深刻而没有依附,没有凝结成长与时光的长度就会显得浅浮。

打开过往。高中,自卑是魔咒,使心灵无处可栖。高中时候的我就像带刺的花,(可惜不是漂亮的玫瑰)敏感,自尊心强,总是特立独行。明明很爱和小伙伴玩耍,偏偏打不开心扉,明明很想好好学习,偏偏成绩与手机不善待我。因为中考成绩比较好,我被顺其自然地分到重点班,又因为无法自律,顺其自然的成为班上的吊车尾,每一次的成绩,每一次公之于私,又心照不宣的成绩都在一次次打击我的自信心。

令我难以释怀的是,盛夏酷热难当的无声自习室内,每一个人面前都堆着厚厚的纸张,单词本,各种教材,辅导书。密密麻麻的字迹,红色的批改,黑色的重做,以及藏在课桌下闷闷的网格双层长裤,在被厚厚的刘海发梢遮挡住的眼中斑驳目眩。在我为下一道计算题绞劲脑汁“众里寻他千百度”时,头上轻轻响起“蠢,你做错了”,我的同桌早早完成了作业,正趴在课桌上透过厚厚的眼镜打量提纲以及不会做的我。现在想想莫名觉得好笑,但当时唯一的想法是“原来,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是有先天差距的。是你努力算一千遍都无法填补掉的‘智商盆地’”整整一个学年,我和我的同桌成为被老师默许的帮扶对象,只有我觉得在善意的外壳下,是由一遍遍的“蠢”,“笨”构成的害人无形的魔咒。

外在的不断否定终将形成深根于心的自卑,迫使自我迷途,心灵无处可栖。第一次进行心理咨询,是拜访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暖黄的灯光,打扮得温馨的粉色沙发,可惜我哭得太用力,鼻涕流的太多,压根没有听清老师在说什么。那个时候的心智独属于那个年纪,长期的自卑自责压抑在心底,涌出来的是泪水,却拒绝寻找出路,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情况特殊,处方不在。”

20岁,正视自卑,找到自我,为心灵寻找安栖之地。20岁终于逃离高中,才发现,矛盾仍然没有消失。只是核心不再是考试成绩,而是如何练就本领,如何在未来“体面地”生活,如何提高处理生活,事务的能力以应对未来步入社会后的复杂境况。何况在这个越来越无法忍受慢的时代,在倒逼人成长的同时,也带给人莫大的压力。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小学寄宿的老师成为我的第二个“心理咨询老师”,那天我们一如既往的一起吃饭,聊家常,午后趁风和不燥爬山聊天。尽管只是漫无目的地聊天,奇怪的是,头脑里那些莫须有的想法,压力,以及中学时留下的自卑似乎都被温温的话语泡开。傍晚回家的时候的时候,老师居然特别郑重地递给我亲笔写的卡片。内里静静躺着两行字“把自己的身子交给他人的眼光去评判,这正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米兰·昆德拉”。一直无时无刻困扰我的不正是他人对我的评价?是“他人”浇灌出我自卑的藤曼,也是他人诱惑着我丢掉心灵的安栖之地。

心灵当在“别处”安栖。时光向我证明,无论身处高中还是异地大学,矛盾总是顽固地围绕着我的生活,唯一能做的是找出矛盾深处症结所在。努力战胜内心脆弱的自己,不让外界嘈杂的声音占据“心灵的高地”。当自觉不适时,勇敢地伸出求助的手,让身边的朋友老师,乃至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拉自己一把。每个人的心灵都并非无处可栖,也并非唯一处可栖。心灵可以为心灵自身寻找到一个安然的“别处”。



陕西大学生“心相遇爱同行——心理健康教育伴我成长”主题征文

走出来

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 刘芝妤

看到这篇征文的要求下来了,迟迟不愿动笔。诚实地说,我的第一反应是:好久没写过了,我文笔不太行,不想做这样没有结果的事情。时间一点点就这样溜走,看着这空白的纸张,我还是有些不甘心,来吧,开始动笔。

果然是我,没错了,就在截止日期的前一晚,我终于走出了纷繁的世界,走近自己。

我可以说得上是个好胜的人。在学校的时候,我总想比别人更努力点,我想胜过所有的人,我想做强者。这样的心态,我持续了快10年了,在应试环境中,这样的自己几乎没有让我失望。我在排名上力争上游,学习音乐,舞蹈,我想多看点书,我希望兴趣广泛一点。但侧观我自己的心灵,我是希望别人都能喜欢我,甚至羡慕我。现在看来,我只不过是同样的羡慕着别人,并且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而已。

这些想法,我从没有看得这么露骨过,我觉得无地自容,它们竟是如此肤浅,如此卑微......

今年寒假肇始,我就想要沉淀自己,想要变得更好,想把生活过得有条不紊。每天的自己都在为“做一个强者”努力着,我想成为别人羡慕的人。日复一日的生活,好像过得还不错,事情都在我预料之中,我的眼睛死盯那个“目标”。

直到那一天,公布“开学时间待定”的那一天。好像就是那一瞬间,我陷入了深深的虚无,总在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所坚持的一切,怀疑自己的意义......就像自己一直坚信的大楼突然倒塌了。

我走进了深深的黑洞,我不明白自己的意义在哪里,我不接受我这一生只为“成为强者”奋斗,这绝不是我的人生意义,我心里清楚的很。但,到底什么呢?人都是赤条条的来,谁又不是赤条条的走了。那这日子到底怎么过呢,既然注定要离开,那这过程到底在追求什么。自己就紧紧抓着年轻的岁月,却又不甘心,仅此而已。人生意义这么宏大的标题,绝不是年轻人的无病呻吟,这确实是人一生都应该问自己的问题,甚至是我们生下来就带下来的问题。

所以,在那之后,我仿佛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下来......我觉得我根本看不清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活,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像在沙漠里奔腾,四周苍茫,没有方向。当我揭开“争上游,做强者”的薄纱,我就真这么突然失去了动力,每天的早起,每天的坚持,这一天天的日子这么相似,这么乏味。

因为疫情,我们失去了一切户外活动,每天和家人从睁眼一直相处到闭眼,这是从未有过的岁月。好像只有网络是我们和外界的唯一联系,看着横躺在沙发上的人们,手紧紧捏着手机,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时而发出短暂又刺耳的笑声......好像一切都在这“温柔香”里长眠,下坠,这到底和两百年前在炕头抽大烟的人有什么区别,都是在产生幻觉,都是想入非非,都是无法自拔,都是离不开......我会很怕,很害怕自己,很害怕人类就是这样堕落冷漠下去了......

我也高尚不到哪里去,焦虑地撕扯着日历上每个日子,在黑暗中长眠,不接受自己的样子,却什么都不能做。

在4月的某一天,我翻开了一本关于心灵书,书的第一章就是:你是谁?对啊,我是谁,大家都说我变了,那个在学校冲劲满满的人就这样在虚无中一点点流逝了,回头看那个自己是不是早已面目全非。

“我是一名学生,我是一个很好胜的人,我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我是......”我想了很久。但,如果我不上学了,我就不是我了吗?我不要强,我就不是自己了吗 ?这些都只是标签而已,那么我,到底是谁?堕落的时候还是我,努力的样子也还是我,难道我是孙悟空,可以变来变去?书上说:我是身,心,灵的统一。

这一下,好像打开了一个窗口。

我,不就是我吗!

就算我再羡慕别人,甚至是追逐模仿,我都是我自己。但,有没有看清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去拥抱这个不太完美的自己,接受自己,在怎么自责和憎恨,都没有意义吧。

在书中,我也第一次遇到“正念”,看起来很像是禅宗之类的,但我觉得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简单的说,就是去感知当下,感受呼吸,感知生命。其实触觉,味觉,听觉这些,有多少人真实的去体会过呢?吃饭,睡觉,学习工作,机械地重复一样的日子,又在怀疑生命的意义。

请走出来吧,解放自己的心灵,甚至去面对心灵,感受身体的变化,观看情绪的来去,去一点点寻找自己。

一个人行走的时候,也许是匆忙,但请把耳朵上的耳机摘下来吧,去听听城市的声音,车辆往来,人群来去,或许是嘈杂了点,去关注自己的耳朵,感受声音进入耳道后,在心中回响的声音;感受双手垂下在裤边与其摩擦的瞬间;感受脚掌踩在不同地面上的起伏感;感受鼻息进出......在正念下,浮躁渐渐会淡去,纵使身处躁动之地,也想在心灵净土享受自己生命的流动。

常听“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得到内心的宁静和外界关系没有那么大,纵使身处荒岛,自己的内心依旧躁动不安,焦虑不会离开你,宁静更会对你避而远之。

请走出来吧。

走出来,是走出那浮躁功利的心,走出颓废的生活,做情绪的旁观者,静看欲望的来去。路途中多少美好的风景,手中紧握多少美好,直盯目的地的路途是不值得走的。

那是一种很强烈的幸福感,是远离浮躁后,活在当下的快乐。我不需要成为任何人,更不需要和别人比较,我终究是我,那就,享受当下吧。纵使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但追求意义的过程肯定是有意义的。至于到底是什么,这是要一生探寻的,现在的我不必因此惴惴不安,就享受,感知当下吧,去修炼自己的心灵,并且感恩一切,这才是我应该做的。

即将给这篇文章结尾的我,感受笔尖在有些黄黄的纸上流淌着,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味,倾听沙沙书写声,或是急促些的,或是停下来的。那纸张上涂抹文字的痕迹,正是思绪的痕迹,大大小小的字间是我态度的迸发,更是我心灵的律动。

我很享受此刻,功利是书写注定失败。文章不需要华丽,不需要高超的技术,真情实感最打动人,平时的生活就是修炼,对生活的思考,内心的修炼,写字的时候便不知不觉流露出自己这个人了吧。

离征文截止时间不到2个小时了,感受的并不是仓促紧迫,更是写完后的舒畅感。我终于能给自己这几个月的心路历程做一个总结了,一切是如此轻松愉快,微弯的嘴角告诉自己,没错,我感受到生命力了。

请走出来吧。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