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画一课 >> 正文

《祖孙四代》刘文西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30日 09:25  来源:莲开有声     点击数:

《祖孙四代》是由画家刘文西先生于1962年创作完成的国画作品,尺寸为100cm×130cm。

刘文西(1933年10月17日-2019年7月7日)1933年生于浙江嵊县水竹安山村。1950年入上海育才学校,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1958年毕业后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曾任全国文代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会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同欢共乐》《祖孙四代》《知心话》《山姑娘》《黄土情》以及巨幅长卷《黄土地的主人》等。

在上海育才学校的学习使刘文西先生在技法上接受到正规的学院派绘画和教育,他的绘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而学校提出的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创作为社会服务,给了他思想上很大的启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理,为他日后的创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刘文西先生为现代人物画树立了一代楷模,他的每一张作品到今日都焕发着历久弥新的艺术光彩。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这十二个字是黄土画派的宗旨,按照刘文西先生的话说就是在生活中求创新,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充实。根植于黄土,表现人民群众生活画面,画出时代精神。

刘文西先生一直以陕北为他的创作根据地,跑遍了陕北所有的县,不畏千辛万苦,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即使在同一个地方也有感受不完的创作源泉,因为人民在进步,人民的生活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想画是画不完的,尽可能多的去表现,怀揣着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精神,凭借着自己对生活所坚持的态度和情感,创作出许多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

(刘文西先生)

这幅《祖孙四代》创作于1962年,刘文西先生时年29岁。在1993年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中这幅画引起轰动,画的尺寸并不大,但反映出其深厚功力,新颖样式,思想之深刻和超前的现代感是当今很多大尺幅作品难以比拟的。《祖孙四代》展现的是陕北普通劳动人民,年龄各有不同。在这张画里出现的是四个人,但又不止这四个人,是四个时代的四种精神面貌的人群,通过对四个时代人物的描写,同时也反映了新中国历史变迁的四个时代。

画面虽然呈现出四个时代,四种面貌的人,但他们却都有同一种精神。他们属于这片黄土地,受这这片土地的孕育和滋养,承载着这片土地醇厚质朴,脚踏实地的黄土精神。时代的不同导致四个人的境遇、想法、个性、未来都不相同,但是黄土地精神却代代相传。

《祖孙四代》在笔墨上整体呈现出苍劲老辣的线性特征,画面用色主要为黑白红三色相互搭配,借鉴陕北本土民间色彩,整幅画带有浓厚的西北风格特征。人物构图方式为金字塔式,有稳定感,空间处理为平视效果,人物好似直面观者,画面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在细节表现上,通过对四个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的描绘,将其四代人的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

(刘文西先生在陕北写生)

刘文西先生在《祖孙四代》作品中的创新和表现,是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对当代的人物绘画精神性、表现性、欣赏性的结合。《祖孙四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经典作品,刘文西先生的艺术思想也支撑着他创作了大量佳作,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一个时代的高峰,引领着我们。

通过欣赏分析刘文西先生的作品和了解其创作历程,给我们后辈以深刻的启示。首先要继承传统,创作作品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要有扎实深厚的功底,吃苦耐劳和勤奋不断的学习、创作精神。再者要深入生活,为人民而艺术。深入生活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用自己的眼睛和脑子去观察和触摸生活,并将之提炼概括到艺术创作中,用笔墨去表现生活。刘文西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精神是我们后辈的楷模。

2017级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晋江柳,任课教师沈宝莲。

(2010年刘文西先生在清涧韩家塬村与当地农民亲切交谈)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