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画一课 >> 正文

《毛主席与牧羊人》刘文西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9日 15:43  来源:莲开有声     点击数:

《毛主席与牧羊人》是由画家刘文西先生于1957年创作完成的素描作品,尺寸为130cm×100cm。

这幅画的作者刘文西先生,1933年10月17日生于浙江省嵊州市,于前天,也就是2019年7月7日逝世了。他的代表作品有《祖孙四代》《知心话》《毛主席身边拉家常》以及目前流通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泽东像等。

(刘文西先生与夫人陈光健女士)

刘文西先生这一幅《毛主席和牧羊人》画作虽然仅用黑白两色设色,画面的内容却给人一种非常真实,贴近生活之感。画面是以毛主席、牧羊人以及羊群三部分组成。他的画作明显受到西画的影响,在画面上能看见光影的效果,以及光影照在人脸上产生的明暗对比。在画面上毛主席和牧羊人面部的明暗效果处理得都相当精彩。画面上的毛主席在和牧羊人亲切地谈着话,在本幅画面中毛主席虽然是一个神圣的形象但是给人一种十分亲切亲近的感受,在与普通人的交往中没有架子。而牧羊人也是十分乐意对毛主席倾诉着自己的日常。毛主席对牧羊人及普通老百姓十分关怀,深入老百姓的生活。而刘文西先生在作画的过程中,也会深入到延安百姓的生活之中。刘文西自己在学生时代就读过很多关于毛主席的故事,并且他乐于与延安当地的人民进行交谈,积累了大量关于毛主席的故事。

(初到陕北的刘文西先生)

关于《毛主席和牧羊人》这幅画的创作也有一个故事:一天,刘文西先生在延河畔写生,见一位牧羊老汉赶着一群羊从沟坎上走来,头巾、胡子、皮袄、腰带,让他一下子联想到前几天看到的毛主席在杨家岭与老百姓交谈的照片,创作的激情喷涌而出,于是他的成名作之一《毛主席和牧羊人》就此诞生。1960年这幅画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并被毛主席称赞画得很像。

刘文西先生在创作这一幅画中花了很多心血。刘文西说:“《毛主席与牧羊人》这张画是四张纸拼成一张,里面有缝,但是那张画的稿子是原稿,我舍不得把这个丢失了,画了五年,改了五年。1957年开始画,一直画到1962年。”创作这幅画用时之久,精心修改之久,足以显示刘文西先生在创作时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用五年时间来画一幅画,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坚持下来。我想这其中包含了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以及对毛主席的爱戴。的确,刘文西先生在画毛主席上是下了一定功夫的,他的作品我们随处都能见到,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使用的人民币上就能见到他的作品。可以说他的作品已经融入我们生活,并且我们也离不开他的作品。可惜的是,刘文西先生在7月7日已经离开了我们,他的画作变成了绝笔之作,从今往后,我们将不会再看见他创作的新作品,而留在人世间的作品愈发珍贵。

(刘文西先生在陕北写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我认为刘文西先生就很好地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这几点。出生于1933年的他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步走向发达。画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证史的功能,刘文西的画作记录了毛主席,陕北人民的生活等,通过欣赏他的画作,了解他画作背后的故事也是相当有趣的。他的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深入人民生活,从人民中找到创作的素材。我认为刘文西老院长是我们年轻学长不断学习的楷模。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贴合时代背景,创作出代表这一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是我们的希望和目标。在王家春书记采访刘文西先生的对话录中刘文西老院长对我们年轻学生也提了几点忠告,希望我们搞艺术要努力奋斗,将事情做好,不能凑凑合合就过去了。这也是我们学子需牢记的。我们需学习刘文西先生对艺术认真严谨的态度,喜爱艺术的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这一件事情做好,用我们完成的作品说话,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6级艺术史论系本科生沈思娴,任课教师沈宝莲。

(刘文西先生在故乡水竹安村)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