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画一课 >> 正文

《吕梁巾帼》 孙向阳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7日 08:46  来源:莲开有声     点击数:

《吕梁巾帼》,油画作品,作者孙向阳,创作于2009年,作品尺寸为249cm×260cm,现藏于中国国家美术馆。

孙向阳(1956—)山东济南人,1972年入伍,197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主要作品有《战地记者》《参军》《誓师》《金秋》《乡戏》《迎亲》《闹春》《归途》《冬日》《理塘一条街》《黎平会议》等,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及卢沟桥抗日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井冈山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彭德怀纪念馆等收藏。2009年,作品《呂梁巾帼》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呂梁巾帼》选择了抗战时期山西吕梁地区的妇女自卫队这个题材,通过塑造一组有历史感、真实、可信的北方农村抗日妇女形象,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来的中国抗日女性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风貌。

作品以群体肖像为主体,人物的刻画是重中之重。画中的人物形象特别强调了历史感和地域特征。画面中心是一组女性形象,其中有妇救会长、基干民兵、中老年妇女,孩子也穿插其间,她们没有优美的形体,也没有美丽的面庞,只是一群敦厚朴实的北方农村妇女,但这种群体的静默凝重之中,又透着坚毅、果敢、干练。这种静态的情绪表达,一方面突出了纪念碑式的构图,从而强调了整体上雄浑而含蓄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将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上,更进一步去体会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广大的农村妇女几乎是社会的最底层,然而,当传统的生存模式无以为继,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受到侵略者无情践踏时,这个弱势群体却爆发出了强大的力量,成为抗日洪流中的耀眼存在。

在构图方面,作品充分利用了画面中的山区地形的起伏变化,把人物群像置于土坡顶部,形成稍微仰视的基本构图,强调了纪念碑式的庄严气氛。土坡的自然起伏变化,又使人物群体形成高低错落的关系。远景的男民兵和群众的群体,加上队旗、梭镖、以及树的高低穿插,使构图变得更为丰富饱满。色彩方面,作品通过冷灰的天空、黄土坡和人物的黑、灰棉袄、棉裤的重色块团,形成了单纯、朴素、凝重、冷峻的色彩氛围,红色的队旗强调了作品的主题,也提亮了画面的整体气氛。

(《吕梁巾帼》局部)

吕梁地区是山西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吕梁军民依托吕梁山屏障开辟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成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和后勤保障基地,是延安通往各解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党中央战略转移的重要依托地。吕梁人民养兵十万,牺牲一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一部《吕梁英雄传》,是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真实写照。吕梁妇女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不仅承担生产劳动重任,送子送夫参军,救治伤员,拥军支前,而且组织自卫队,参加游击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敌御侮的壮丽诗篇,女英雄刘胡兰就是千千万万个深明大义、舍身卫国的杰出妇女代表。特别是1942年以来,晋西北妇女开展的纺织运动,解决了边区子弟兵的穿衣问题,“十万人穿衣,全凭女同志”,就是对吕梁妇女支持抗战的最高褒奖。正是因为有了一批这样的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战略基础,为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财、物的支援,才促成了华北抗日战争局面的形成,使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能够坚持到底,直到夺取最后胜利。

(兴县妇女先锋队在集训)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一场全民族的伟大抗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男女老少,各个阶层都参与其间,他们以各种方式与强敌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而作为中国的女性群体,同样为这场伟大的民族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残酷的战争孕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吕梁女性在战争中显现出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顾全大局、舍己为国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巾帼不让须眉,女中自有豪杰在,女人撑起半边天!”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们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生活在今天的我们!

2017级史论系艺术设计学专业韩梦阳,任课教师曹芳。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