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要闻 >> 正文

西安美院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 20:18  来源:     点击数: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西安美院全体师生通过多种渠道热切关注大会盛况,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发展布局、推进学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热议。

党委书记丁巨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教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和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全会精神落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全会精神。要把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全会关于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任务要求,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十五五”时期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实际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二是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学校发展布局。学校将立足美术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高水平编制好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坚持特色发展、重点突破,彰显“艺术为人民服务、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办学使命,构筑起面向未来的核心优势。三是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高水平艺术人才培养。学校立足卓绝的延安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将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精髓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地域优势、突出西部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中,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应有贡献。

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尽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十五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征程,“十五五”时期是建设教育强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作出一系列新部署,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锚定了新航向。一是深化内涵建设,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办学实效。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把全会在关键时期作出的关键部署转化为关键作为,加强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对标、与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谋划好、推进好“十五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二是加速学科优化,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绘画、书法、美术史论、中国民间美术“四大基础”教学核心竞争力,激发新型学科创新发展新动力,推动教育管理体系现代化改革,打好拔尖艺术人才培养攻坚战。三是以“双一流”建设为总牵引,用好陕西独有文脉积淀。提高高质量艺术人才教育水平、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大型国展、大型国际研讨会等各级各类活动加深互动和对话,在交流共融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决策,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协同创新与实质性合作的机制与路径,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党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沈韬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前启后、全面发力、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作为高校管理人员,既受鼓舞,更感压力,我深刻认识到: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是立校之本;特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标识,是兴校之路;贡献是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是强校之源。必须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宗旨意识、危机意识和质量意识,紧紧围绕“我们能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及陕西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做什么?怎么做?”“我们面临校际之间日趋激烈的学科竞争、人才竞争、生源竞争等严峻挑战如何反思?怎么应对?”“我们新时期自身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师生的急难愁盼是什么?怎么解决?”等核心问题,聚焦聚力规范管理、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社会贡献、师生幸福等关键领域,贯通谋划和落实学校“十五五”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高强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与长远性,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实际工作中,我将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结合艺术院校特点,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与学校事业深度融合。注重在师生中厚植制度自信,将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与艺术创作,引导师生以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之治。今后将持续提升组织工作规范化水平,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韩晓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对于继续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这一表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基。这对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是鼓舞,更是激励。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在宣传工作中把握好主题、把握好基调、把握好适度性,做到全面准确、求真务实、严谨生动,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良好氛围;在思政课教学中及时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将全会精神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贯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我们将在学用结合上下足功夫,奋发进取,勇于担当,为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研究生处处长、西安美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王彬羽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感振奋与责任重大。全会为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专业美术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日常工作中,我将积极践行全会精神,努力做好研究生管理和培养工作,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育质量,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艺术实践与学术人才,为美术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教务处处长郭继锋

深入研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实际,秉持钉钉子精神,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守育人本位,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将价值引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艺术拔尖创新人才。要聚焦内涵式发展,强化专业与课程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课程改革驱动教学创新,系统总结教育教学成果,切实推动教育教学发挥更大效能。要服务国家战略,自觉将学校发展融入教育强国建设的整体格局,追求卓越,推动学校整体实力实现系统性提升,为教育事业贡献西美力量。在新时代,我们以持之以恒的务实作风,确保全会精神得以有效落实,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科研创作处处长、民盟西安美院支部主委刘晨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全面总结历史性成就基础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这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宏大叙事背景和深刻的思想主题。艺术创作与教育工作者当以此为“立意”之基,自觉将个人艺术追求融入时代洪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描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生动图景,讴歌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艺术创作的最根本立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人民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广阔原野和源头活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时代的脉搏、倾听群众的心声,从火热的实践和鲜活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贴近现实、温暖人心、启迪思想的优秀作品。承载时代的重量、思想的深度,实现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周仲铭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等七大目标作为核心任务,凸显了党中央对夯实现代化基础、应对复杂挑战的战略定力。我深刻认识到“十五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规划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等部署,既立足当下发展痛点,又着眼长远竞争力提升。特别是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原原本本学习规划全文,把握“固本升级、创新育新”的实践要求;二是立足岗位创新,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主动参与技术攻关与流程优化;三是践行人民至上,关注民生领域部署,在服务群众中提升本领。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方能为实现“十五五”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发展规划与社会合作处处长吴靖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学校“十四五”总结与“十五五”规划编制锚定了艺术院校的特色方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与我校“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使命高度契合,为艺术类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复盘“十四五”,我们对照全会要求,看到在“长安画派”精神传承创新、服务陕西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成果显著,但也存在美育社会辐射力不足等短板。编制“十五五”规划,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耕陕西文化沃土。重点围绕“长安画派”当代发展、乡村振兴美育行动等特色方向,构建“创作—研究—服务”一体化体系;建立“艺术人才+文化产业”协同机制,推动学校优势专业与陕西文旅项目深度对接,以规划赋能学校内涵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西美力量。

油画系党委书记陈彦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战略部署,明确“十五五”时期发展方向,围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出深刻阐述,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路径,也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油画系党委书记,我深刻认识到艺术院系的使命绝非单纯技艺传授,核心是培育学生的文化主体性,将专业优势切实转化为育人实效与社会价值。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是抽象理论,而是指引艺术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纲,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着力培养既有扎实专业功底,又具有坚定文化自信、深厚人民情怀的油画人才,让油画艺术真正成为传播中国精神、服务人民需求的生动载体。

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王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系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等重要论述,为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教育全过程。紧密对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教学与创作中,注重引导学生扎根现实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创作更多展现时代风貌、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设计作品。面向未来,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艺术院校的智慧和力量。

版画系副主任、民盟西安美院支部参政议政委员刘益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要完善文化制度体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为高校艺术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的紧密关联。艺术教育不仅是审美教育,更是价值观教育,承载着传播中华文化精神与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版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代雕版印刷到当代综合媒介,它始终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中国故事为根,以时代精神为魂,深入研究长安与延安两大文化脉系的艺术价值与当代意义,在创作中体现文化担当与社会关怀,让版画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作为民盟成员和参政议政委员,我深感肩负的政治责任与文化使命更加重大,我将继续深入文化调研与艺术创作实践,围绕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建言献策,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贡献力量。

书法系教师常春

我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书法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具有强大“四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书法作为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正是践行这一要求的重要抓手。书法绝非单纯的笔墨技艺,其笔画间蕴藏着中国哲学“中和”“自然”等的智慧与意境,是涵养民族精神的文化瑰宝。从教育部将书法列为一级学科,到中国传统文化与海外架起文明桥梁,书法正在成为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的重要纽带。新时代书法文化建设,需坚持 “守正创新”,坚持“正大书风”。既要深耕传统,传承其文化内核与审美精髓;更要顺应时代发展,让古老艺术与现代生活共鸣。唯有如此,才能让书法真正成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力支撑,为建设文化强国注入持久动能。

艺术人文学院教师朱平

艺术人文学院师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地以使命引领方向、以目标汇聚力量。艺术管理专业紧密对接“十五五”文化产业规划,教创研共同发力推动艺术市场和社会美育的双效增长,促进艺术产业的人才链、价值链、创新链三链协同,深化面向2035的一流学科建设。在应用型新文科视域下,坚持以项目式教学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新质文化生产力,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合力。注重AI赋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介入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使文化艺术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普惠民生。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落细“政产学研用”联动机制,助力国家和地方发展动力提升与社会活力增长。

工艺美术系辅导员高岩

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倍受鼓舞,更感责任在肩。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中,“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我的辅导员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要引导艺术学子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践行“教育强国”,我将在谈心谈话、主题活动中,融入国家情怀;响应“科技强国”,我会鼓励学生探索AI、数字媒介,为艺术创作注入科技活力;落实“人才强国”,我的目标是培养既精技艺,又能讲好中国故事、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复合型艺术人才。站在立德树人第一线,我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助力他们将个人艺术理想扎根时代沃土,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邢书磊 / 编发:问帼倩)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