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刻学习 >> 正文

“牛鼻子”改革的长沙探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2日 12:48  来源:教育部     点击数: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看到这一消息,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特别高兴。他告诉记者,长沙已经进行了8年的教育评价改革,在理念和思路上,与国家的方案“不谋而合”。

从2013年起,长沙就已经开始探索“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并从2018年开始,连续3年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年度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评价,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长沙教育评价改革运用“四个评价”,坚持“五育并举”,不断探索长沙特色的教育评价改革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和借鉴价值。

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牛鼻子”,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到底怎么改?

“白马”为何变成“黑马”?

秋季开学前夕,长沙召开全市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会上,一所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长沙市高新区白马中学第一个作了典型发言。

这在长沙市类似教育工作会议上是少见的。

用通常眼光来看,白马中学是地道的郊区农村中学,薄弱校,规模小,生源差,今年只有86个毕业生;考上长沙长郡中学、雅礼中学等名校的学生,多年来更是屈指可数。

这样的学校,按以前的标准,无论如何都称不上“好”,更不可能成为“典型”。“放在以前,白马中学怎么可能让市里注意到?”长沙两所名校校长如此对记者表示。

但因为长沙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让白马中学引起了长沙市教育局的关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2015年,因区划调整,白马中学由长沙市望城县划归高新区,但是仍然保留着青山绿水、花开四季、鸟鸣虫吟的农村学校特质。该校生源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生源质量也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却连年大幅提升。

2015年,该校的一次性合格率为81.3%,2016年这一数据为85%,2017年为91%,2018年为96.67%,2019年为92%,2020年达97.67%。

从2017年起,连续3年,该校“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评价,都排在长沙市前列。

根据长沙市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结果,从学业水平标准分来看,该校入口为420.78分,出口462.04分,虽然出入口平均分不高,但增值率高。此外,从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来看,该校测评指数同样排在全市前列。

“白马”变成了“黑马”!

用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的话来说,以“增值评价”为导向,这样的评价改革,将激励更多像白马中学这样的“黑马”出现!

2013年,长沙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开始探索“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启动这项改革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择校热。”缪雅琴说,早在1998年,长沙就出台了《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同步开发新区,同步配备学校,“新学校办学条件、设施设备、师资力量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去,学校一建好,就成了薄弱学校。”

为了缓解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引导家长和学生理性选择学校,避免盲目择校,让大家知道,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每一所学校都能让学生成才,这成了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基点。

“当然,根本目的是为改变过去惯性评价模式。”缪雅琴说,一直以来,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传统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给教育工作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拦路虎、深化教育改革的绊脚石、教师和学校的紧箍咒。

为此,长沙紧紧抓住评价这一“牛鼻子”,将评价目标从狭窄转向综合,评价方法从陈旧转向创新,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积极实践、开拓创新,以评价破解教育发展瓶颈,净化教育生态,回归教育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综合评价改革的“加减法”

是靠外力,还是自力更生?如何建设有长沙特色的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怎么建?过程评价如何强化?结果评价怎么改进?

改革之初,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

2013年,国内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城市寥寥无几,研究也不多。科学的评价体系该是怎么样,大家的心里并没有底。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改革几乎从零起步。

既然如此,不如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长沙市用3年时间建起了一支自己的团队——长沙市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其中有教育评价专家,也有信息技术专家,团队成员先后去了香港、上海、北京等地四处取经。

经过5年努力,2018年8月,长沙市正式发布第一份综合评价报告《2017年长沙市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评价报告覆盖了长沙市10个县市区和255所普通初中、78所普通高中,每一个县市区、每一所普通中学都有一份详细报告,“相当于给了学校一个教育体检报告”。

其基本理念是以“增值评价”为导向,“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学校从起始年级到毕业年级学业质量增值变化,考察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业进步和能力提升影响的净效应,再对各学校进行“增值”排名,对学校进行多元、综合性评价。

“增值就是增量。通俗点儿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加法,还是减法。”卢鸿鸣解释说。

他表示,过去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分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个大方面。这三大方面下建立了138个详细的二级指标。评价指标既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结果产出,也关注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的影响过程。

报告显示:长沙市多数高位运行学校仍保持发展优势,一批认可度不高的学校进步明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特别是一批学业成绩入口居于全市较低水平但出口增值明显的学校脱颖而出,其中部分县域初、高中学校学业增值较为明显。

基于评价报告,近3年,长沙对学校的表彰,一改过去以学生成绩为依据的做法,而是采取“增值排名”,单纯“升学率”高的学校不再是“教育局的宠儿”,一批曾经默默无闻“正增值”高的学校,成为闪亮的“新星”。

“增值排名”每年在教育工作大会上当众公布,这让一些原来的不出名学校“扬眉吐气”,也让一些名校因“负增值”感到了压力。

“大大改善了教育生态,评价改革使一批低入口正增值学校发展脱颖而出,激活了不同层次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卢鸿鸣说,这种增值评价方式切实解决了因起点不同带来的评价不公的难题,使发展性评价成为促进长沙市各学校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为了这份报告的出炉,评价团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默默坚持了几年,潜心开展教育评价研究。

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采取的是全样本数据采集,覆盖所有中学学生,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每一年的报告,堆起来有几人高,为了整理数据连续几个月无休。”缪雅琴告诉记者,“如今长沙的增值评价模式早已经过了探索阶段,已经很成熟了。”

为了让数据更有说服力,评价团队自主研发了“长沙市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系统”,与综合素质评价、体质健康监测、综合实践活动等系统互联互通,整合多方教育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建成了长沙市基础教育质量大数据库。

他们还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对全市教育质量大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精准诊断,及时反馈,使教育评价过程性数据采集、数据清理与分析、报告自动化生成、结果可视化呈现一体化。

他们还首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电子地图”,通过图表、文字、动画形式直观显示不同区县的不同指标发展状况及差异,实现了对全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的在线监控。“哪个区域和学校教育质量如何,只要轻轻一点,相关数据和分析立即出现,一目了然,直观简便。”缪雅琴说。

“搞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不是去找学校问题,而是重在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分析诊断,呈现学校优势特色和具体问题,帮助学校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卢鸿鸣说,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引领社会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初解学校“唯升学率”顽疾

“三成以上学校学业成绩呈现正增值,一批低入口正增值学校发展脱颖而出。五成初中生、三成高中生参加文化课外培训班。睡眠时间达到规定标准的学生比例上升,但未超过五成。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焦虑,四成学生表示希望得到专业的压力疏导……”

这是2020年7月10日发布的《2019年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中的学业水平部分。其实,不仅是学业水平,品德行为、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学业负担、智慧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教育均衡发展等,都有直观的数据呈现。

“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报告既是‘成绩单’,也是科学办学‘诊断书’。”缪雅琴说,过去,教育决策可以说是凭经验,现在经过标准化工具研发、信息化施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自动化报告生成,量化与质性经验互证,明晰了学校教育发展的“真状况”,找到“真问题”,让区域决策和学校办学更加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也认为,长沙评价报告重在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呈现优势特色和具体问题,关注均衡度指标、探究城乡差异,基于数据提出改进建议,从“经验判断”走向“数据举证”,全面、精准诊断区域教育质量状况。形成评价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教育决策优化的良性循环圈,发挥大数据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以评价改革撬动区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评价报告很快引起了校长们的重视。

“第一年报告出炉,我们的团队是主动到学校去解读。但第二年开始,学校主动邀请我们去解读。”从开始就参与的长沙市教科院副院长章勇介绍说,学校普遍反映,报告很有说服力,“不仅让大家知道了自己学校的位置,而且知道了为什么在这个位置;不仅让大家知道了学生成绩怎么样,而且让大家知道了学生成绩的‘质量’怎么样,过程怎么样,增值净效应怎样,是靠补课式、填鸭式应试教育得来的,还是靠发展素质教育得来的。”

同时,该报告提供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口子”。

评价改革给区域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不少学校以此为“指挥棒”,将先进的理念落实到了办学实践中,初步解决了“唯升学率”顽疾。

“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给了各校重新洗牌与定位的机会。”作为一所2002年才建校的年轻学校,南雅中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正增值均位于长沙市前列,校长王旭认为,综合评价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最好抓手,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是学校发展瓶颈突破的良机。

“每一年度的报告,我们都反复进行研读分析。”王旭告诉记者,学校组织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深度解读评价报告,正视评价结果,透析差异原因。运用评价结果,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突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提升课程标准的执行力。

王旭说,学校每年认真对照报告进行剖析,思考学校如何正确运用评价结果,着力推进教育的优质发展,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课程体系;如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科学运用评价结果,诊断与改进教育教学;如何尊重教育规律,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通过几年的综合评价工作实践,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学生更加阳光,教师更有智慧,学校更有朝气。”王旭告诉记者。

“学校这几年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与长沙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密切相关。”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长邓智刚同样有深刻感受。他说,学校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要求引领教师形成新的教育质量观,即引领教师对学生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特别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书育人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几年来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更趋综合多元。每学期期末,各个班级与年级都会评出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志愿之星、阅读之星等10多个奖项。这些多元综合的评价与奖项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数据显示,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正带来正效应。长沙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长沙市普通初中、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为97.11%、98.01%,2017年—2019年,初、高中生体质健康总分均逐年提升。2019年长沙市高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2018年下降了2.54个百分点。

学生学业质量良好,均衡度呈现提升态势:2019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成绩一次性合格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较2018年分别提高了0.13个百分点、3.22个百分点;2019年全市初中学业成绩和高中文理科学业成绩差异系数较2018年均有所降低。

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六成学生会自主探究课本以外的知识,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八成以上学生有一项及以上的爱好或特长,会在文学、舞蹈、戏曲等众多方面寻求自身特长发展。

学生学业负担有所减轻:46.05%的初中生、47.41%的高中生表示感觉自己的学业负担适中,该比例较2018年有所上升,且2019年睡眠时间达到规定标准的初中、高中学生比例分别较2018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12.69个百分点。

教师专业素养也在不断提升。2019年评价数据显示,八成以上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变革,76.6%的初中生和76.24%的高中生认为任课教师知识渊博,教学方法多样,深入浅出、容易听懂,87.66%的初中生、88.76%的高中生对任课教师感到“很满意或较满意”。95.01%的初中教师和96.38%的高中教师对自身从事教师事业有自豪感,感到“很满意或较满意”。

“体检仪”和“指挥棒”功能用起来

“改变过去的评价方式,是最艰难的改革,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改革。”卢鸿鸣说,时代在发展,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教育评价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来说,“尺子”准不准确,数据精不精确,指标先不先进,模型科不科学等等,都是需要不断攻克的问题。

对于结果运用,长沙将其作为重点问题在攻克。

除了改变对学校的表彰方式,向社会公布评价报告,长沙市还于2018年设立两个市级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指导区、县开展“结果应用实验校”的工作,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引领示范推进。

在2020年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长沙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评价报告的运用力度,市级层面要加大评价报告宣传和解读,持续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营造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区县层面要举办教育质量评价报告解读会,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学校层面要组织研讨会,对本校综合评价报告数据进行“二次剖析”,全面梳理学校教育教学的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不过,目前,长沙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还停留在“自觉”的层面,与各学校办学缺乏有力的“挂钩”举措。

怎么落地,仍然任重道远。卢鸿鸣说,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就是真正发挥好教育评价“体检仪”和“指挥棒”功能。

“改变人的观念,是最难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长沙市教科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邹良说,多年来,长沙市都在努力扭转不科学评价导向,进行了漫长的探索,目前已有一定成效,但要达到理想效果,还有待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努力。

对于下一步工作,卢鸿鸣表示,在市级层面,长沙市将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新的课程标准等有关规定,对照中考中招改革、高考综合改革,重新构建学业质量评价模型,融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整合过程性评价数据,完善影响学业质量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区县层面,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制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学校层面,要求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育人方式、创新评价形式,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细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特色发展。

“新方案的出台,为长沙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方案要求,不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引导教育摒弃‘功利化’,推动评价改革落地生根,取得实质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卢鸿鸣说。(本报记者 阳锡叶 特约通讯员 黄军山)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