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画一课 >> 正文

一画一课 第二五九期 发时代之先声 存历史之正气——致敬延安鲁艺美术家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4日 16:00  来源:莲开有声     点击数:

引言

1938年4月10日,一所以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命名的艺术学院在延安诞生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的艺术院校。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延安鲁艺美术系的师生遵循着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的方向,致力于探索大众化、民族化的艺术新范式。从第一八一期开始,“一画一课”特别推出“延安鲁艺美术家”专辑,介绍前辈艺术家在延安时期和革命战争年代创作的打动人心的不朽之作。让我们透过这一张张散发着历史温度的作品,重温红色美术的源头,感悟一代革命艺术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使命担当,彰显历久弥新的延安精神和延安文艺的永恒魅力。 

《坚决抗战到底》

华山

黑白木刻 1939年

尺寸不详

     华山(1920-1985),原名杨华宁,广西龙州人。著名木刻家、新闻记者和作家。1934年考入上海泉漳高中,期间积极追求进步,组织同学阅读《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一二·九运动爆发后,积极组织救国会,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6年,被学校当局以“图谋不轨”为名开除。之后参加进步群众性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经张爱萍将军介绍,华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江苏游击训练班及上海游击队。第二年又转到西安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转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39年1月,毕业后到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任记者。1944年至1949年,任中央军委政治部、中央军委东进纵队新华社特派战地记者、《翼热辽日报》《东北日报》记者等。解放后,任新华社军事记者、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华山作为战地记者三赴朝鲜,冒着生命危险到前线采访,写下了很多生动感人的文章。1957年华山调任中国作协任专业作家。1965年,华山由中国作家协会调到河南省文联创作组,1974年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1980年调任《人民日报》社记者。多才多艺的华山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木刻作品有《列宁头像》《仇》《爸爸我也要去打日本鬼子》等近百幅。出版有《远航集》《华山战地通讯选》《朝鲜战场日记》《华山文集》,其中中篇小说《鸡毛信》和报告文学《英雄十月》《清川江畔》分别选入小学、中学和大学语文教科书。

华山先生

创作于1939年的木刻《坚决抗战到底》,表现和传达了全面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的决心和意志。画面中直入眼帘的是一只巨大而强有力的手,这只手五指并拢、紧紧握着一把短刀,短刀上写着“坚持抗战到底”六个大字,下方一沓纸上分别写着“妥协”“投降”字样,短刀快速插入这沓纸中,刺破了空气,碎裂了纸张,震开了左右分别代表妥协和投降的势力小人。短刀两边铿锵有力的竖线表示用刀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更表明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意志之强烈、决心之坚定。

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并没有追求艳丽的色彩,而是采用黑白两色,加之有力的刻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作品所迸发出来的内在的强烈的撼人心魄的冲击力度既是抗战版画所具有的特质,同时也完美地体现了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内容形式、语言构成与刀法技艺等美学范畴的完美统一。

抗日时期的版画家大多是受鲁迅先生影响的热血艺术家,他们充分发挥了木刻所具有的战斗性特点,利用木刻这一投枪和匕首之利器,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具有一种唤醒民众团结起来与日寇决战的杀伤力。而华山的这幅《坚决抗战到底》就如同文学作品中的杂文一样,体量虽小,但短小精悍,深刻尖锐,依然能反映深刻的主题,表达强烈的思想情感,可谓是“以小见大”。

1939年鲁艺木刻工作团在晋东南前线合影。由左至右:彦涵 华山 胡一川 罗工柳

1939年,全面抗战已经持续近一年半时间。此时的国际国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就中国战场而言,日军已经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在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下开始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则不断发展壮大。1938年10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开始调整侵华方针,实施“公开反共,秘密诱降”政策,同时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出台“溶共”“防共”“限共”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着被破坏甚至走向破裂的危险。对此,中共中央发表对时局宣言,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清时局,明辨是非,坚决同妥协投降倾向作斗争,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

1939年6月25日,《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了周恩来为纪念七七事变爆发两周年的题词:“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坚持统一战线,反对挑动内哄!发动全面战争,反对包办压制!”题词以排比句式明确有力地发出呼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到底、维护统一战线和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的政治主张,同时揭批了国民党中途妥协、挑动内讧和压制共产党的倒退投降行径。7月7日当天,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又发表了《抗战两年》一文,强调日本“公开反共,秘密诱降”政策的危险性,指出我们应当高度警惕“投降妥协的倾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持久抗战。正如周恩来所说,只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克服困难,战胜危机,揭穿诱降、劝降、投降的阴谋,争取长期抗战的最后胜利!”

华山《爸爸,我也要去打日本鬼子》1939年

1938年底,由胡一川担任团长、有彦涵、罗工柳、邹雅、华山参加的“鲁艺木刻工作团”奔赴晋东南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中,“鲁艺木刻工作团”成员一手拿枪,一手拿木刻刀,创作了许多反映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斗争的木刻作品,谱写了一曲伟大的爱国主义光辉诗篇。“鲁艺木刻工作团”还共同担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美术编辑、刻制版画的任务,为党报刻木刻。除了经常的配合社论刻报头、插图、木刻漫画、短小的连环木刻画外,还出过5期《敌后方木刻》。1939年7月1日《敌后方木刻》创刊出版,在《发刊词》中说:《敌后方木刻》“刻画着一面大旗,大书‘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在第3期上还发表了朱德总司令“打破敌人围攻”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反对妥胁投降坚持抗战到底”的题词。

鲁迅先生曾说,倘要启蒙民众,图画乃是一种利器,因为它就是不认字的人也能看懂。木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宣传画,它是通过艺术的方式,起到引导人、鼓舞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这幅作品就是用通俗易懂、简明而有力的绘画语言传达了“坚决抗战到底”的意志和决心。

抗战爆发后,中国版画家一直穿行于烽火硝烟之中,他们以木刻为刀枪,为抗战呐喊。他们深入战争生活,用刀和笔刻画出对于敌人的憎恨,对于受苦受难的同感,对于大众生活的体验,对于自由中国的期望。

2019级设计学院硕士生杨月,任课老师沈宝莲。

华山《保卫晋东南》1939年

华山《打到日本法西斯》1939年

华山《十月革命二十二周年纪念》 1939年

华山《中共建党十九周年纪念》 1939年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