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画一课 >> 正文

《父亲》 罗中立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8日 17:52  来源:     点击数:

油画《父亲》是罗中立1980年为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专门创作的一幅作品。作品尺寸为216cm×152cm19811月,该作品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罗中立,1948年出生,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现任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评为文化部百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代表作品有《父亲》《春蚕》《荷花池》。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伴随着开放的脚步,西方文艺思潮也传入国内。曾经在大巴山插队的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罗中立拟为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创作一幅反映中国农民的作品,在动笔之前,偶然从一本杂志接触到西方照相写实主义,就决定借鉴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创作表现中国父亲的作品。作者在两米多高的画布上描绘了一个农民的头像。画面中的农民面容苍老,皮肤黝黑,沟壑纵横,眼窝深陷,眼神诚恳又略显羞涩。嘴唇似是被风干许久的干裂,门牙早已脱落的嘴里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人们站在作品前时,一股悲剧性的震撼力扑面而来,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该作品被看成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父亲》表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最辛劳、最朴实、承受了最多苦难的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作品表现的不是一个人的父亲,而是整个社会的父亲。它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社会学和伦理学价值。

《父亲》不仅是一副艺术作品,更像是一座丰碑,不仅屹立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心中,也震撼和洗涤当代人的灵魂。《父亲》的成功,就在于他对农民的了解和熟悉。如果没有在大巴山插队的经历,不可能创作出《父亲》。《父亲》的成功,还在于以宽阔的胸怀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罗中立学习借鉴西方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创作出不朽的《父亲》。作为艺术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就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刻苦学习,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2017级实验艺术系硕士李婧,任课教师沈宝莲。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 陕ICP备 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 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7978